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潘瑞冬
隨著宏觀環境和市場的變化,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稱“金監總局”)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進一步松綁。
12月20日,金監總局發布《關于延長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實施過渡期有關事項的通知》顯示,經研究決定,將原定2024年底結束的“償二代”二期過渡期延長至2025年底,延長一年。
償付能力充足率是衡量險企是否具備賠付能力的關鍵指標,“償二代”二期規則落地后,保險行業尤其是壽險機構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出現較大下滑。此次延長過渡期一年,可以讓保險公司在投資上市權益資產時減少“后顧之憂”。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去年9月份,金監總局曾優化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監管標準,進一步引導險企資金入市,險企投資于股票和證券基金的規模也從2023年四季度末的3.48萬億元增加至2024年三季度末的4.12萬億元,三個季度增加6400億元。
松綁償付能力
針對保險業高速發展的背景,為了防止資本無序擴張,2021年12月,原銀保監會印發《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為實現新舊規則的平穩過渡、監管曾給予部分保險公司最長不超過三年的過渡期政策。
“償二代”二期規則落地后,由于保險公司需要采用更加嚴格的資本認定標準和風險計量因子,因此不少保險公司尤其是壽險機構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出現了較大下滑。
根據泰康保險集團執行副總裁段國圣等人的文章《保險資產負債環境變化與資產配置策略》,“償二代”二期規則實施后,70家主要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均值從2021年四季度的332%下降至2022年一季度的280%,降幅約52個百分點,同期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88個百分點。
其中,影響更大的是人身險公司。由于保單未來盈余確認規則發生重大調整,2022年一季度末,73家人身險公司核心資本合計較2021四季度末降近1.52萬億元,行業資本要求大幅提升。
在“償二代”二期規則下,權益類資產風險因子普遍上調,主板股票由0.31上調至0.35,長期股權投資由0.15上調至0.35/0.41,未上市股權投資由0.28上調至0.41。據了解,風險因子越大,意味著保險公司投資相同規模權益資產,所需的最低資本就越高,險資投資權益資產的最低資本需求也顯著提升。
隨著宏觀環境的變化,資本市場和債券市場的風險發生了明顯轉變,在過渡期,監管還對于償付能力標準進行過一次優化。
2023年9月10日晚間,金監總局發布《關于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的通知》,核心內容就包括調低險資入市的風險因子等,通過松綁“償二代”二期部分規則,在緩解保險機構償付能力壓力的同時,從而進一步引導險資入市。
此后,險資入市節奏加快,2024年以來,監管更是出臺了一系列鼓勵險資等中長期資金入市政策。險資作為“耐心資本”的長線資金,連續三個季度持續加倉權益市場。
根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的數據,2023年四季度末,險資投資于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規模3.48萬億元,此后三個季度,險資持續加倉,2024年一、二、三季度末,險資投資于上述兩類權益資產的規模繼續增加至3.6萬億元、3.78萬億元、4.12萬億,三個季度累計增加入市資金6400億元。
此次金監總局延長險企“償二代”二期過渡期一年,進一步松綁險企的償付能力,可以讓保險公司在投資上市權益資產時減少“后顧之憂”。
五大險企“炒股”收益頗豐
監管松綁償付能力,險企入市節奏加快,伴隨著資本市場回溫,五大上市險企的投資收益大增。
數據顯示,在披露總投資收益率的4家險企中,2024年前三季度,新華保險、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總投資收益率均實現增長。其中,新華保險總投資收益率最高,達6.8%,較上年同期增加4.5個百分點;中國人壽緊隨其后,為5.4%,同比增加2個百分點。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的總投資收益率分別為5.0%和4.7%,同比增加1.3個百分點、2.3個百分點。
在投資收益率整體大幅增長的背景下,2024年前三季度,五大險企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合計為3248.98億元,上年同期則為-109.7億元,增幅巨大。
“炒股”收益頗豐,也推動五大險企前三季度盈利能力實現大增。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實現歸母凈利潤1191.82億元、1045.23億元、363.31億元、383.1億元、206.8億元,同比增長36.09%、173.88%、77.2%、65.49%、116.73%。
粗略計算,五大險企前三季度的歸母凈利潤3190.46億元,同比增長78.3%。其中新華保險和中國人壽的歸母凈利潤增速實現翻倍式增長。
尤其是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45.63億元、662.45億元、136.44億元、131.78億元、95.97億元,同比增長151.29%、1767.11%、2093.57%、173.57%、2301.15%。其中,新華保險、中國人保的凈利潤增速均超過20倍。
投資端,險企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負債端,五大險企保費收入也穩步增長。
近日,五大上市險企披露了最新保費數據,2024年1月至11月,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五大上市險企合計保費收入達2.67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約5.6%。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上市壽險公司三季度“炒停售”短期透支部分市場保險需求,隨著壽險業進入“開門紅”籌備階段,新產品上線、人力增員及客戶儲備帶動行業短期整頓,導致壽險保費收入增速不及財險。
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11月,中國人壽、平安壽險、太保壽險、新華保險和人保壽險五大壽險公司合計實現保費收入約1.61萬億元,同比增長5.3%,較1月至10月數據略有下降。數據顯示,前10月,五大壽險公司保費收入增速為5.5%。
與此同時,受汽車產銷增長驅動,財產險公司“老三家”保費整體增長保持穩定。2024年1月至11月,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保費收入合計為9762億元,接近萬億規模,合計保費同比增長5.97%。這一數據好于前10月。數據顯示,財產險“老三家”前10月保費收入增速為5.8%。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