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劉倩雯 通訊員 沈世旻
讓真知識變成真財富,日前,武漢市多項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陸續推出,有效助力科創企業降低融資成本。這種證券化產品不僅沒有改變企業所擁有知識產權的權屬,還比常規銀行貸款成本更低。
截至目前,兩期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累計發行規模1.8億元,主要面向本地專精特新企業進行定制化融資,惠及東湖高新區及省內9家高新技術企業,涉及知識產權49項。
創華中地區最低利率水平
近日,由武漢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推出的第二期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發行。這種以知識產權作為底層標的物發行的知產債券具有比貸款利率更低、使用方式更加靈活的優點。
本次發行規模7500萬元,票面利率2.39%,創華中地區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最低利率水平。該產品突破傳統融資方式限制,化“無形”知識產權為“有形”流動資金。
所謂知識產權證券化,是由通常為創新型企業的發起機構,將其擁有的知識產權,移轉到特設載體,再由此特設載體經過重新包裝、信用評價等,以及信用增強后發行在市場上可流通的證券,借以為發起機構進行融資的金融操作。
湖北工建科技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是這次成功發行的受益者,獲得了3500萬元的融資,為企業加大多個項目投入準備了充足的資金流。
該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武漢上市后備金種子企業。該企業分管財務和融資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知產證券化的融資將投入到企業正在發展的多個項目中,在市、區對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的扶持補貼下,本次融資成本總體低于常規貸款。
作為一種重要的金融創新,知識產權證券化,對于建設多層次金融市場、發展自主知識產權具有重要意義,對融資者、投資人都帶來新的機遇。特別對融資者比如創新型企業,知識產權證券化的最大特點,是其能夠在取得融資的同時,保留對知識產權的自主性。
累計發行規模1.8億元
今年初,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的通知》,其中提及,推進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先行先試,穩妥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內部評估試點,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探索開展知識產權內評估,科學應用評估規則和標準,提高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辦理效率。2023年武漢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發放金額達41.97億元,實現三年翻兩番。
2023年12月,武漢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就已發行華中地區首單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截至目前,兩期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累計發行規模1.8億元,主要面向本地“專精特新”企業進行定制化融資,惠及東湖高新區及省內9家高新技術企業,涉及知識產權49項。
另據了解,由光谷金控集團牽頭發起的東湖高新區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亦成功發行,該項目也是湖北省首單純民營企業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入池企業實際融資成本經市區兩級財政補貼后,最低可至2%。該項目首期發行規模6800萬元,已累計支持9家東湖高新區國家級及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武漢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知識產權證券化為高新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可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形成良好協同,全市將鼓勵更多科創企業借助金融創新工具,積極參與知識產權證券化實踐。
責編:ZB